
中新网黑龙江新闻4月28日电(苏航)她面色惨白、意识不清、心率130次/分、高压只有88mmHg,这是姜阿姨被送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时生命垂危的状态,诊断为急性心梗伴间隔穿孔,生命受到威胁。然而值得庆幸的是,在市一院胸痛中心、急诊科、介入中心、超声科等多科室紧密配合下,经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后,将她从死神手中拉回了来,两个月后因心梗所致的心脏室间隔穿孔也被完善“修补”好,现在她如获新生般自由的呼吸,感受春天的明媚与温暖。

胸痛、胸闷没重视 急发心梗险丧命
姜阿姨平时有高血压、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,经常大把吃药。入院四天前就反复出现胸痛、胸闷症状,那时正直春节期间,她也不想去医院折腾,觉得吃点药就没事了并没引起注意,再用药并没有缓解情况下,姜阿姨忽然觉得心“突突”厉害、四肢无力,家属急忙将她送到哈市第一医院急诊科。经检查后诊断为“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”,紧急转入CCU(心脏重症监护病房)治疗,进病房后姜阿姨状态非常差,面色苍白,血压88/75mmHg,患者此时已经进入心源性休克状态,医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,在听诊患者心脏时,专家感觉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。
发现心脏“承重墙”穿孔 先救命再“补心”
专家在姜阿姨胸骨左缘心脏听诊区听到了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,这代表患者很有可能出现室间隔穿孔,就是分隔我们人体左右心室的正常生理结构——室间隔,好比是家里的承重墙一样,发生了撕裂形成了贯通,致死率极高。
医生立即和患者家属有效沟通,同时行急诊彩超印证了之前的判断,可见室间隔存在宽约7mm的穿孔,且患者心功能差,休克状态,必须立即干预,抢救生命。第一时间确立急救方案,决定分“两步走”:一是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,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,开通血管,先保命;二是择期进行室间隔封堵手术,再“补心”。
专家们克服患者躁动、呼吸困难、心功下降且存在肺水肿诸多危重情况下,
在介入导管室、麻醉科配合下,CCU各位专家精准施救,立即给予血管活性药物,同时立即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术(IABP),开通血管,在有条不紊的抢救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,术后姜阿姨安返病房。
完成心室间隔封堵 “重启”幸福人生
姜阿姨返回病房后,医生开始术后评估,考虑到室间隔局部纤维修复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,过早会导致封堵不良、心衰、周身水肿并发感染等一系列问题,最终预计一个月后进行室间隔封堵。
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,医生们帮助患者渡过了肺淤血、肺动脉高压、右心功能差、心衰、周身水肿并发感染等难关,在医护人员精心精心治疗与照顾下,患者的各项指标达到了相对理想的状态后,对其实施了“封堵术”。
出院后1个月姜阿姨来院复查,各项指标良好,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,心脏射血分数达到63%处于正常值,能够正常步行到医院,活动耐量大幅度提升。姜阿姨女儿激动的说:“经过两次救治,大夫护士们不但挽救了我母亲的生命,太感谢了,向你们致敬”!(完)